頁面版權所有 汝州市朱法喜汝瓷開發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洛陽  豫ICP備16007740號

新聞中心

 

地址:河南省汝州市東環路南段
手機:13937539288  郵編:467599

 

朱法喜大師

 

聯系我們

 

作品欣賞

絕代汝瓷價未成

瀏覽量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過去一直以為汝窯窯址在臨汝縣境內,則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臨汝進行了大量調查和發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進行實地調查,終于在與臨汝相鄰的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發現了汝窯窯址,并出土了宮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從而揭開了汝宮瓷之謎。寶豐縣在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

  汝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又稱汝官窯。陸游《老學庵筆記》內曾有“故都時,定窯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記載。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志》云:“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北彼纬霈F“棄定用汝”,可能與宋微宗趙佶個人的審美觀有關。因為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趙佶作青詞的多種記載?!皸壎ㄓ萌辍闭沁@種崇尚青色的審美觀的反映。

  汝宮窯的特點是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釉色天青,開有細小紋片,通體施釉,底部有用細釘支燒的痕跡。

  傳世的汝窯器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盤有大小深淺之區分,以卷足者為多,也有的臥足。洗有敞口和直口兩種,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與底垂直,至近底處則為內斂平底,其中有橢圓形的四足洗,這類洗在其它窯尚未見過。汝窯制品素身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

  汝宮窯的燒制時間短,一直都作為貢品,所以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之物,視為珍品。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為了區別寶豐和臨汝兩地產品,現稱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為汝窯或汝官窯,而后者稱為臨汝窯。中國向有復古、追古之風,而且后朝仿前朝的仿古瓷都表現出極高超的制瓷水平。有的朝代甚至在仿古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并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仿汝窯始于明代宣德官窯,與宋汝相比的特點是釉色透亮,紋片濃密整齊,釉面具有宣德窯特有的桔皮紋,而且署有宣德官窯款。

  清雍正朝的仿品十分精細,大多為天青色,紋片多為魚子紋,幾乎沒有大紋片或無紋片,釉面透亮且隱現一圈藍色,而且御窯產品大多有四字或六字本朝青花款。

  清乾隆朝仿汝窯有所創新,釉面肥厚呈乳狀,釉色藍灰亮澤,密布細小開片,常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代的仿汝窯器物并未單純摹古,而是在仿制的基礎上創新求變,器物異常精美,價值極高。根據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清仿汝窯目前的最高拍賣紀錄為237.94萬元。

  最為成功的汝窯仿品出自當代河南地區的窯廠,幾可亂真,但是造型和支燒工藝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如在罐的內底角處的曲線變化上,仔細觀察會發現現代工藝制成品器底的支燒痕跡略大。

  汝瓷鑒定要領

  釉色真品青中泛藍,純凈、溫潤,釉表隱現柔和含蓄的光澤,釉較薄且平滑均勻地緊貼于胎骨,呈半透明狀;釉中氣泡大而稀疏。新仿品青中閃黃綠色,施釉厚而不勻,乳濁而不透明,光澤很潤但不夠清爽,有一種油膩感。

  胎骨真品是深香灰色,比柱香燃后灰燼的顏色稍深,從器底的支釘痕破釉處可看到胎骨本色,若敲擊則聲發悶。新仿品的胎骨是白色的,器體沉重,口部通常修成一個流圓的唇口,與真品口部棱角分明、薄而爽利不同,胎體和釉層都很厚,腹壁凸起的三組弦紋模糊而粗軟。

  紋片真品多是蟹爪紋,在開裂程度較深的碎紋中交錯摻雜著許多無色透明的短線紋,較深的紋片為淺赭、暗紅色,較淺的短線無色,迎光觀察時能發現所有的紋片都是斜茬,像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新仿品紋片大小不一,很淡、很淺,基本上是無色透明的,毫無規律可循。

  支釘痕真品痕跡很淺,大小如芝麻且釉胎結合處可見硅化的白色細線,一般為單數,6個支釘痕的器物較少,現已知只有橢圓水仙盆一種。新仿品痕跡較大,四周的釉被掀起,形成圓形的小槽坑。

  汝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官窯之魁嗎?至少在拍賣市場上我們還沒看出這一點。

  根據拍賣數據庫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汝窯瓷器的拍賣最高紀錄是由一件粉青釉洗在今年8月13日創造的,僅為577.5萬元人民幣(約合69.83萬美元),而早在2002年,定窯瓷器就寫下了1239.4萬港元(約合158.9萬美元)的拍賣紀錄,那是一只黑釉鷓鴣斑碗。

  這樣的市場表現對于被認為制作工藝無以倫比的汝窯瓷器來說顯然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還沒有人能夠解釋得清。

  明年1月14日江蘇的一場拍賣會將有兩件宋代汝窯瓷器走上拍場,分別是三腳帶耳盅和蓮花形碗,但是估價均在200萬元人民幣以內,看來汝器想要在近期改寫拍賣紀錄,只能期待奇跡的誕生。

  據考證,汝窯創燒于10世紀的北宋初年,經過五代,至元代后一度停燒。但是在北宋中后期的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的20余年里,汝窯成為專門燒造宮廷用瓷的窯場,燒制了許多精品,只是可惜,傳世品少之又少。

  學界對于宋代汝窯瓷器存世數量究竟幾何一直存在爭論,通行的說法是不超過百件,其中已知經過考證的汝官窯為65件,北京故宮存有17件、臺北故宮存有23件、上海博物館存有8件、天津博物館存有1件,其余的流失在英國、美國、日本等地。

  但是也有人說,宋代汝窯瓷器的存世量遠不止此。比如,臺灣收藏家蔡文雄就撰文稱,國內的一個收藏家擁有的汝窯瓷器就已超過學界普遍所說的存世總量,他并展示了72件藏品的圖片。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汝窯的窯址是一個讓人們努力破解的謎團,直到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對寶豐縣清涼寺遺址的挖掘和考證才使這一謎團得以破解。在此之前,人們一度認為臨汝是汝窯窯址,因為臨汝在宋代屬汝州。

  盡管汝窯的存在歷史相對較為短暫,但是器型種類非常豐富,有碗、盤、碟、洗、瓶、酒壺、酒杯、香爐等日常生活瓷及宮中陳設瓷,甚至還有巧奪天工的工藝美術瓷。有專家根據清末鑒賞家飲流齋“官窯重楷模,精華四海萃”的說法推測認為這些器型不是工匠隨意構思的,而是先由宮中畫師繪制圖案后由工匠照圖燒制而成的。

  也許,如果沒有宋徽宗趙佶就沒有汝窯的輝煌。趙佶不僅書畫技藝精湛,還十分喜歡瓷器。他首先發現了汝瓷的精美。南宋史料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所指正是趙佶下詔書“棄定用汝”的決定。

  趙佶在位的那段時間恰恰是汝窯締造輝煌的20余年。作為藝術家,趙佶對汝瓷的材質、色彩、造型、紋飾、肌理的要求都有著極為苛刻的審美要求,這使得當時汝官窯的產品必須符合“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晨星稀,芝麻掙釘釉滿足”的標準。

  “青如天”是指釉色清新有如雨過天青;“面如玉”要求器表質感有如玉石而釉光瑩潤如玉;“蟹爪紋”是指器表開片尤如蟹爪,不規則交錯而裂紋很細;“晨星媳指的是釉中的氣泡稀疏,有如晨星寥寥無幾;“芝麻掙釘釉滿足”為滿釉裹足、足底支釘細如芝麻。

  這樣的標準造就了汝官窯產品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汝官窯瓷器通常胎質堅細,胎骨較薄呈香灰色,制作考究,器物通體施釉且釉層薄而瑩潤,釉泡明朗如珠、大且稀疏,釉質較硬,釉面開片精致細微。

  實際上汝窯這種釉面開片是由于胎、釉膨脹系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但是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千變萬化的毛病轉換為了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在恰到好處的程度上,還能利用釉中所含少量鐵把釉燒成純正的天青色。

  不少人認為汝瓷貢器均以瑪瑙為釉,其色多變,沙眼顯露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紋,器表密布細小的魚鱗狀開片,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似星光閃現。

  在燒制工藝上,汝窯采用支釘工具支燒,即滿釉支燒,所以器物底部都有幾個支燒痕,支痕最少3個,多的為7個,支釘痕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

  汝窯瓷器的工藝超過了它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開創了香灰色胎的先河。香灰色胎是汝窯瓷器一大特色。

  除燒青瓷外,汝窯還燒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劃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藍釉鈞瓷等多種產品。汝窯瓷器以釉色取勝,少見花紋裝飾,但汝窯未燒貢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產品,并且創造了印花這種獨特風格。特別是寶豐窯的刻花工藝別具一格———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輪廊、花葉筋脈用蓖劃紋加以映襯,這種工藝效果顯得紋飾富有立體感,從而使主題突出。此類產品是寶豐窯的最佳制品。

无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